当前,我市水稻“两迁”害虫正处于防控关键期,全市各级植保技术人员顶烈日、冒酷暑,在田间地头紧盯以水稻“两迁害虫”(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)、稻瘟病为主的植物病虫疫情,广泛开展宣传动员,掀起水稻病虫防控高潮,全市植保工作者以“勇于担当、奋勇拼搏”的精神坚决打赢“虫口夺粮”攻坚战,确保粮食安全。
一、强化监测预警,做到病虫情报“一张表”
用好全市370个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(区域站),准确掌握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,病虫监测数据“上下一张表”格局基本形成。在“两迁害虫”发生关键期,加密虫情调度,执行“一周两查两报”,重大虫情病情及时报告,精准掌握虫情病情发生发展动态。截至7月20日,已发布病虫情报、重庆植保、病虫周报、预警信息等130期(条)。
二、强化会商机制,做到病虫趋势“一起商”
针对今年水稻“两迁害虫”发生严峻形势,6月中旬召开全市大春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,市县植保部门与市气象科研中心会商研判,认为今年属大发生年份,为十年之最,及时向社会发布了病虫预警信息。7月上旬,市植保站联合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召开了川渝地区水稻“两迁害虫”联防联控会商会,共同发布了《川渝水稻“两迁害虫”发生趋势及防控建议》。7月中旬,农业农村部在南川区组织召开了西南地区水稻“两迁”害虫联防联控会议,会商分析下阶段病虫害发生形势,安排部署下阶段监测防控工作,携手阻截“两迁害虫”扩散为害。
三、强化指导与投入,做到重大病虫“一起防”
今年年初,市植保站发布推荐116个环保友好型农药、绿色防控产品、植保器械、社会化服务组织,制定了9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及草地贪夜蛾、农田鼠害等防控技术方案。市级派出19个技术指导组、市植保站派出5个督导组分区包片、分类分策指导1000余人次。据统计,截至7月20日,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,发放应急防控农药24吨,防控面积2336.41万亩次,占发生面积的87.85%。其中,大春病虫防控面积2039.66万亩次,占发生面积的92.65%。水稻统防统治实施面积369.6万亩次,依托了2000余个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,出动植保无人机2759架次;据预测,后期还将实施337万亩次左右。据调度与监测,全市以“两迁害虫”为主的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,未发生连片为害成灾的情况,防控效果好。
四、强化宣传培训,做到成果经验“一起用”
充分利用广播电视、现场会、明白纸、微信群、“大喇叭”等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多渠道开展“两迁”害虫、稻瘟病等重大害虫防控宣传和技术培训,普及安全科学用药知识,及时将防控技术传递到户。截至7月20日,市植保站召开全市培训会议5期。《虫口夺粮!川渝联防联控水稻“两迁”害虫》、《“两迁”害虫高发我市积极应对“虫口夺粮”》、《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!重庆全面部署农作物绿色防控》分别被农民日报、重庆新闻联播、重庆日报宣传报道,区县累计新闻宣传与报道100期次,及时宣传发动,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工作。据不完全统计,区县开展技术培训200余期次,技术指导30000余人次;发放《病虫害防治条例》、一二类病虫防治手册、“三棵菜”绿色防控技术挂图以及张贴防治技术宣传画等10万余份。